

吉備國際大學的目標:
- 作為地方型的綜合大學,是地方學術、文化的中心,培養造福社會的有用之材。
- 作為一所國際大學要加強對外國文化、語言、民族的理解,培養與時具進的國際化人材。
- 培養具備高素質、高專業性的個性化人材。
- 通過學生和教職員的同心協力,培養希求我校發展的人材。
![]() |
![]() |
![]() |
|
![]() |
為了達到以上教育目標,吉備國際大學將以下四點作為教育方針,培養了眾多人材。 Kind(熱情細緻) Individualized(個別應對) Basic(紮實基礎) Intelligent(開拓創新) |
||
![]() |
|||
![]() |
![]() |




![]() |
![]() |
![]() |
|
![]() |
高梁市的歷史變遷 自鐮倉1240年(延應2年),秋庭三郎重信在海拔478米的臥牛山頂修築城堡後一直到明治維新,長達630年城下町的市鎮發展,為今天的高梁市奠定了基礎。 明治2年(1869)11月,改松山為高梁定名高梁藩。又在明治4年(1871)因廢藩置縣,改制為高梁町,編入岡山縣。接著又分別在昭和4年(1929)5月與毗鄰的松山村合併,昭和29年(1954)5月1日與上房郡、津山村、川面村、巨瀨村、川上郡成羽町、宇治村、松原村、高倉村、落合村一町八村合併,誕生了最初的高梁市。昭和30年(1955)2月上房郡中井村編入高梁市管轄區內,又在昭和45年(1970)5月上房郡的賀陽町佐與谷的一部分被編入。 平成16年(2004)10月1日,高梁市的佈局結構再次調整,與上房郡有漢町、川上郡成羽町、川上町、備中町4町合併,組建成新的高梁市。 |
||
![]() |
|||
![]() |
![]() |
![]() |
![]() |
||
![]() |
高梁市的概況 高梁市位於岡山縣的中西部,縣三大河流之一的高梁河貫穿南北,兩側的吉備高原向東西擴展。地形總的來說是西高東低,由沿高梁河,成羽河以及其支流一帶蜿蜒曲折的狹長平地和該平地至高原部分的傾斜部以及高原部三部分構成。 此地自古以來位居要塞,古為 “備中之國”的核心位置,在江戶時代的幕藩體制下又以松山藩為中心,近代以後作為政治、經濟、教育的中心地發展至今。 |
||
![]() |
![]() |
![]() |
![]() |
![]() |
|
![]() |
市花—櫻花![]() 從萬葉時代開始櫻花就和我們的生活、文化深深相關,享有“夢之花”、“希望之花”、“期待之花”之美譽。拜先人所賜,在本市櫻花勝地隨處可見。以櫻花為市花,象徵市民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愛,推廣充滿愛和自豪感的家鄉建設。 市樹—赤松 ![]() 赤松作為本市代表樹之一,其性永恆不渝,堅強不屈,樸實無華,自古以來被世人詠贊不絕。以四季常青,傲雪經霜的赤松作為本市的市樹,表示對高梁市的無限發展充滿希望。 市鳥—山翠鳥 ![]() 山翠鳥生息在九州以北的山腳下與溪流邊,在岡山縣的高梁河及其支流一帶生息的山翠鳥尤其多。近年來河水污染和環境惡化等威脅著它們的生息。高梁市以山翠鳥為市鳥,作為高梁水系的象徵,表達了市民從自我做起保護美好自然環境的意願. |
||
![]() |
|||
![]() |
![]() |
![]() |
![]() |
||
![]() |
市徽 象徵著高梁市(高梁日語讀音的第一個字母T)向廣闊無垠的蔚藍天空躍進,人們在心中追憶名勝古蹟松山城的同時,尋求本地產業資源(松葉表示)向海外無限的擴展(四方的箭頭)。 ![]() 市民守則 我們熱愛高梁市美麗的山山水水,繼承高梁市的優良傳統文化,為了發展和平健康的文明城市,我們要 ▪團結互助,共創美好城市; ▪教育好下一代,培養經世致用之才。 ▪感受勞動的快樂,提高健康和安全意識。 ▪熱心善良,知恩感恩,孝敬老人 ▪愛護自然,弘揚傳統文化。 |
||
![]() |
![]() |